
1791年,清代乾隆五十六年除夕夜,乾隆帝突然命令太监召愉妃来侍寝。太监感到非常惊讶,因为愉妃此时已经78岁高龄。太监试探着问:“万岁爷,要不选一位年轻的妃子?”没想到乾隆帝勃然大怒配资信息网,坚决表示:“朕没说错,让愉妃来侍寝!”
愉妃,姓海佳氏,1714年出生,比乾隆小三岁。在乾隆还是皇子时,她就已经被选为他的格格(清朝对皇子妾室的称呼)。乾隆继位后,愉妃被封为海常在,地位较低。起初,她并不特别受到宠爱,而乾隆对富察皇后宠爱有加,导致愉妃多年未能晋升。
尽管如此,愉妃最终晋升为愉嫔,这一升职与她生下皇子五阿哥永琪有关。永琪从小才智过人,不仅在武技上表现突出,长大后更是精通满、汉、蒙三种语言,书法和绘画也非常优秀。愉嫔因此被乾隆提拔为愉妃。
永琪的成长离不开愉妃的支持,也因一次意外,永琪得到了乾隆的特别宠爱。某年,圆明园发生了大火,永琪得知父亲被困在火中后,不顾生命危险赶到现场,将乾隆帝救了出来。永琪的英勇举动令乾隆深感欣慰,使得他更加宠爱永琪。
展开剩余63%然而,天妒英才,永琪在24岁时因患上附骨疽(骨结核)而去世。这种病在清代难以治疗,永琪的病情在拖延中越来越严重。乾隆帝亲自探望过永琪,但始终未见成效。为了安慰儿子,乾隆将永琪封为和硕荣亲王。尽管如此,永琪依然未能挺过病痛,于封号后的第二年去世。愉妃失去了唯一的儿子,悲痛万分。
乾隆帝为永琪起了“荣亲王”的封号,寓意荣耀与尊贵,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深切喜爱与希望。对愉妃的封号“愉”则有温和、温柔的意味,体现了她的品性和乾隆对她的赞赏。
愉妃在永琪去世后,深居简出,不再争宠,保持着淡泊名利的心态。乾隆在没有皇后的情况下,让愉妃代管后宫,承担副后职责,并将皇子绵亿交由她抚养,以此宽慰她的丧子之痛。
1791年除夕夜,乾隆回首往事,思念已故的亲人和昔日的宠妃,决定召愉妃共度这个节日。两位年迈的老人,回忆着过去,聊着失去的儿子,度过了一个安静的夜晚。愉妃在次年去世,乾隆追封她为愉贵妃,并让皇十七子永璘等人负责她的葬礼。
愉妃虽然在后宫并非最宠爱之人,但她凭借淡泊名利的性格与乾隆携手度过了一生。在复杂的宫廷争斗中,愉妃最终与乾隆帝白头偕老,安享晚年。
发布于:天津市米牛金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